广东最牛职校大学生的创业经

产品详细

  ●发明我国首台快递打包“机器人”、开发技工领域“滴滴”获500余万风投,广科院6个项目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研发我国首台快递打包“机器人”,将人工需3至5分钟打包时间,缩至十几秒;打造技工领域的“滴滴”王国,并获得500多万风投;大学教师停薪留职,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创业;将创新创业列为大学必修课……近日落幕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珠海金湾高校表现抢眼,仅一所高校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两个项目在华中科技大学总决赛中分别摘得成长组和初创组铜奖。

  更令人惊讶的是,6个获奖项目均来自广东省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称广科院),获奖数量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那么广东最牛高职学校是如何炼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背后又面临哪些瓶颈?南都记者展开了调查。

  11月15日上午,广科院行政楼402房,5支获奖归来的大学生创业团队齐聚一堂,分享创新创业心得。

  作为我国首台小型快递打包机器人的主要研发者之一,21岁的广科院电子信息工厂专业大三学生邝嘉隆显得有几分羞涩。“我们最开始很迷茫,只是想尝试一下,没想过会走这么远”,邝嘉隆说,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老师帮助下,组建了由6名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

  发展迅猛的电商产业让团队看到了商机。邝嘉隆说,团队在确定项目时,目标就是找一个市场有需求,但没有产品的项目,电商产业拉动快递业发展火爆,但在卖家海量成交的背后,是繁琐而巨大的商品包裹工作量,将客户下的海量订单打包、分类、贴上物流单,发送给快递公司往往要耗去卖家大量的时间、人力,团队因此决定开发一款专门打包快递的机器。

  “过去只有对大型的物流有打包机器人,对于普通的电商卖家,小型商品货物只能用人工方式打包,”邝嘉隆说,因为这是一个空白的市场,没有一点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难度很大,他和另一名来自电子信息专业的同伴自20 15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每天泡在学校实训室,埋头搞研发,“除了上课,我们都在实训室,基本上没有业余生活,今年学校放暑假,我们也没时间回家。”

  由于没有现成的产品,购买零部件也不是易事。另一名参与研发的学生陈梓萱说,他们先在电脑上画图,设计产品,然后利用互联网采购所需要的材料来组装,但市场上没有现成的材料,经常是一个材料买回来,他们才发现与个人需要的规格尺寸有差别,无法直接用。为了不浪费,他们只能重新调整设计,购买其它材料来拼接,“有些部件,我们设计是一体成型,但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我们只可以将一个部件拆分成好几个市面上已有的材料,买回来组装。”

  今年年初,首台打包机器“诞生”。它至今躺在该校实训室一楼的一个角落,外形如同被拆掉外壳、只剩框架的放大版电脑主机,体型笨拙,运输、使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都不方便。

  不久,团队们又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第二代打包机器人样机,体型较一代缩小近一半,被命名“K K快递打包机”。但由于缺乏资金,这台设备外形同样简陋,液晶显示屏甚至因受损已无法显示。

  团队在向南都记者演示时,只能将主板连接到一台电脑显示屏,运行程序后,机器开始自动打包,仅需十几秒就完成了常人需要3至5分钟的打包过程,机器随后自动“吐出”一张物流信息单。与此同时,南都记者的手机也收到了一则提示“您的包裹已打包完成,我们会尽快安排发货!”的短信通知。

  “过去这些过程,都要电商手工完成,如今这台机器能轻松实现从打包到提取网上物流信息、打单、张贴、发送提示短信的全部功能”,邝嘉隆说,它将最大限度地将电商从繁琐的打包物流工作中解脱出来。学校有关人士介绍,该款产品目前已获得4项专利。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团队无经验,如何设计创业计划书、制定财务数据和融资方案,难倒了这群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

  “这种比赛不只要求有技术,还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在团队中负责财务的会计专业学生陈宝怡说,他们当时只能上网找资料,参考其他创业团队计划书,然后凭自己的想象去完善。由于一些内容与现实脱钩,结果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决赛时遭到专家评委质疑。

  陈宝怡介绍,在对打包机器所需要的包装盒定价上,当时为了让财务数据好看,以便尽早实现盈利,他们很理想化地将包装盒价格定在了几毛钱一个,到了比赛才发现,市面上一个包装盒至少要7毛,通常都超过一元,几毛钱一个的包装盒是亏本的,“专家当时质疑价格太不合理了,我们后来到武汉参加全国总决赛时立即做了修改。”

  创业团队最初设想的融资方案也被“否定”。陈宝怡说,他们参考的一些创业方案,都是业内很有知名度,相对成功的项目,通常融资方案都提到有银行贷款。因他们此前并没有融资的实际经验,便简单地将银行贷款复制过来,到了比赛时,才发现像他们这样的初创团队,现实中根本不可能从银行贷款,评委也质疑他们的融资方案并不可行,“我们随后做了修订,增加了风投和自筹的渠道。”

  经管学院五名学生参加的“乐享百工”创业项目摘得广东省初创组铜奖,成功获得500多万风投

  由广科院经管学院五名学生参加的“乐享百工”创业项目虽然在比赛上仅摘得广东省初创组铜奖,但刚获得的500多万风投,让他们成为耀眼的大学生创业明星。

  创意最早来自团队两名指导老师朱思因和朱锦鸿。朱思因回忆,那是2014年,有一次自己家里水管爆了,找人维修费了很大劲,两三天后水管才修好,她后来和同事朱锦鸿聊起这件事,对方也有相似的经历,一番吐糟后,两人都萌生了打造一个类似U ber或滴滴这样的技工网络平台。

  “我们希望维修东西,都能像滴滴打车和优步一样方便,家里、工厂啥东西坏了,需要维修,在网上发布订单,立即有技工按照距离远近、技术水平和好评等级提供报价,上门修理,”朱思因说,当时她和同事做了调研,发现市场需求很大,既能解决当前维修市场行情报价不透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方便居民,也能帮企业、工厂节省成本,企业不再需要为了维修设备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同时也能利用互联网+为广大技工人才提供平台,分享网络红利。

  朱思因的本职工作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她随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到了自己的构思。几名学生萌发出强烈的兴趣,与老师朱思因、朱锦鸿一起自筹资金,成立了“乐享百工”创业项目。

  但迎接学生的是一盆冷水。项目成立的最初一年,大多数都在研发软件,几乎看不到希望。朱思因说,有的学生坚持了一两年,最终选择放弃,团队如今经历了三轮换血。

  平台建好后,没有技工,没有客户,如何开拓市场又成为最大的挑战。朱思因和朱锦鸿利用自己在大学任教的人脉,说服珠海多所技工学校,将学校取证的技工资源全部输送到平台。

  据广科院有关人员介绍,“乐享百工”目前已在全国55个城市建立了联盟,取得5项软件著作权和商标,服务项目涵盖装修、家用维修、车辆、办公、工业、机电、工艺、工矿八大类100余项技工服务。不久前,项目获得500多万元风投,一直参与的朱锦鸿老师已经办理停薪留职,在广州建立总部,专职运营。

  “现在有同学问老师,你创过业吗?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我就在创业,”朱思因说,作为创业课的老师,她经常会被学生提问有没有创过业,过去自己回答起来总有些心虚,如今通过两年多的创业经历,自己亲身体验了创业过程,很多经验包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反哺教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也会在创业中迸发出灵感。

  团队中负责管理财务的大学生刘雪芬说,自成立总部后,各个城市如今已单独运营,珠海团队目前共有7人,其中2名老师、5名学生,每人为此投入了2至10万元。

  对于珠海团队而言,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寻找客户。“技工资源有了,问题是很多技工注册两三个月都没有订单。”刘雪芬介绍,目前项目还在艰难起步,学生只要没有课,几乎天天都要出去跑小区、社区,做一些活动推广。

  伴随大学生创业热潮的涌动,融资难和毕业后如何在就业与创业中选择的压力也如影随形。交流中,资金成为所有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面临的难题。朱思因说,他们在跑“乐享百工”项目,企业、居民都说好,但由于缺乏资金,他们烧不起钱,只能用最笨的方式,逐一走进社区、企业推广,无法像优步或是滴滴那样,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补贴迅速抢占市场。

  即便是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快递打包机”项目,日子同样过得很艰难。

  “我们研发的费用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只能自己从生活费中节省”。邝嘉隆说,自己每个月都要拿出生活费的三分之一多,约三四百块钱用来购买研发所需的零部件,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没有娱乐,也不敢参加同学聚会。

  团队成员坦言,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用来组装样机的零部件都是最廉价的,其中有个零部件生锈了,但因为没钱,舍不得更换,“机器本来可以做得很漂亮,但由于没经费,只能先把功能造出来,由于零部件质量不高,演示时有时需先用手辅助一下,机器随后才能自动运转。”

  在广东省赛区获最佳人气奖的“青春健”项目因饱受资金困扰,目前只有创意,迟迟无法落地。“现在只是个想法,不知道钱从哪来,怎么融资?”参与该项目的广科院体育系三名大学生告诉南都记者,他们今年筹划该项目,计划打造全国体育类最大的A PP平台,市民能够最终靠该款软件预订教练、运动场所、寻找运动伴友、相约进行体育赛事;而相关学校、机构也能将某些时段闲置的运动资源通过该平台出租利用起来,“大学、中小学一到寒暑假,运动场就闲置,我们在作调研时,不少大学都很感兴趣,希望能利用互联网将闲置的运动资源利用起来,只是苦于没有平台。”

  团队成员邱永风说,打造一款A PP软件,需要五六万元,团队没有资金,后来光市场调查与研究就花了好几千,都是他们打暑期工挣的。

  刚获广东省赛区创意组铜奖的“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同样因为资金问题难以推进。“现在市面上的家用机器人,通常只能完成检测血压、心肺等简单功能,我们要打造的项目,除了提供上述服务,还将通过遍布家庭各角落的细胞机器人,实时观察老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气变化等,通过大数据判断老人当前的身体健康情况,提前发现隐患,并告知家人立即处理。”大学生何家劲说,该项目想得很美好,但由于没资金,目前只是创意。

  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人脉资源的大学生而言,通过参加各类比赛,获得融资和风投几乎成了他们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出路。

  邝嘉隆说,团队本周五(11月18日)将参加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未来除逐步提升产品性能,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参加各类大学生比赛,增加曝光率,获得投资者关注,赢取奖金,“我们大家都希望能融资200万元,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通过赢得比赛,获得免费入驻地方政府孵化器的入场券。”

  该团队研发的第二代快递打包机器人,资金便来自参加校级创新创业大赛所获的3000元奖金,“没有这笔奖金,可能就没有第二代样品。”邝嘉隆说。

  对于在大学校园创业,即将步出校门的毕业生而言,究竟是选择更稳定的就业,还是坚持创业梦想承担风险,成了两难选择。

  南都记者对参加交流的5个创业团队进行了现场调查,只有“快递打包机器”和“乐享百工”两个创业团队表示会坚持创业,另外3个都选择了就业。“我们毕竟一直在校园,有些创业的想法虽然获奖,但离现实还有非常长一段距离,我们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历。”一名大三学生坦言,自己毕业后会先找份工作,若时机成熟,未来不排除重拾创业梦想。

  一个研发智能安防项目的大学生团队说,团队中有的同学因为临近毕业,已确定进入企业实习,“比赛更看重创意,但假如没有资金、没有场地,就很难实现。”

  “青春健”的创业团队也表示,该项目资金缺口大,目前仅靠个人和家庭资助很难解决,他们对长期资金市场又很陌生,只能留待工作后逐步积累相关经验。

  尽管如此,参与这些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均表示,比赛是他们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他们更自信,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对找工作会有帮助。

  朱思因说,按照之前新闻媒体报道的数据,目前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5%,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老板。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不是培养老板,而是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培育学生创新、主动变革工作的能力,真正毕业后就创业当老板的只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创业不能盲目,大部分都是工作后才创业。”

  校方表示,在此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校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广州学院“夏陇电商快刻商城”和“K K快递打包机”项目代表广东省参加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获两个铜奖,获奖数量、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数量在广东高职院校中均排名第一。

  长期辅导学生创业团队的教师祝常红说,其辅导的多名学生如今都创业成功,其中一个团队几年前参加机器人大赛,凭借获得的3万块融资起步,成立了珠海华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的机器人六轴联动设备,通过机械手可用于喷涂、搬运、焊接等多领域,性能不逊色于欧美同类设备,价格却只有前者的一半,市场供不应求,甚至连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和国内多所大专院校也纷纷采购,作为实验室中培训学生的教学工具。

  去年,该校2007届学生黄胜作为创业典型受邀参加央视《奋斗》栏目,与主持人阿丘对话。黄胜出生于贫困家庭,大学期间一门心思创业,一度走火入魔,和室友瞒着父母将学费挪用,尝试了多个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一度穷困潦倒,连毕业旅游的500元钱都拿不出来,最终通过电商致富。其创业故事经央视报道后,被誉为“最牛高职生”。

  广东“最牛高职”是如何炼成的?学校相关负责人称,该校很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辅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如今建成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超过4000平米,稍后还有一个1000平米的三创基地即将启用,并且与珠海多个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每年输送6到10个优秀项目。

  校方还介绍,今年9月开始,该校针对所有大二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同时开设了4到5门选修课,让学生了解、掌握创新方法和创业基础知识,“2014-2016年,学校各级科技技能、创新创业活动达到240场次(项),参与的学生总数达到143778人次。按照近3年年均在校生人数21075人计算,人均参加6.8场次,参与活动学生覆盖率为100%。”

  朱思因强调,创业不能盲目,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呈金字塔形,基础的通识教育面向所有学生,更高一级的创业实训已覆盖了大部分学生,但创业只针对极少数有能力、真正热爱创业的学生。(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2021车厘子价格多少钱一斤?年前会跌吗?

下一篇:生意社:交投改进有限 8月下旬PP仍有走弱